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李光耀論香港多真知灼見

在李光耀逝世後的一輪對他生平議論熱潮過後,我認真地再讀《李光耀回憶錄》。
我注意讀李光耀評論香港的章節。特別是他對香港末代英國總督彭定康的評價,可謂鞭辟入裏。
李光耀寫道:彭定康「滿腦子盡是牴觸中英協議的改革計劃」,「為深化(香港)民主提出一套想像力非常豐富的建議……創意十足,他的建議專走基本法和聯合聲明的漏洞」。
英埋炸彈 誘華上當
是的,彭定康這位英國末代總督,不是以中英友好為基礎,前來安排香港回歸以後的中英合作、共存共榮,而是作了一些布局,特別是單方面作出一些香港主權交接以後的政治設計,用這個「定時炸彈」,誘使中國人上當。
彭定康就是這樣與中國人糾纏了五年,更以行動激怒了中國,被評為「千古罪人」。直至今天,他還是死心不改,在當前香港政局動盪不安之際,再次經常出來說三道四。
李光耀曾在一九九三年五月,與後來當上外長的英國時任國防部副部長馬爾科姆‧里夫金德(港譯聶偉敬)進行過一次詳談。英國人表示,他們有義務確保一九九七年以後,「民主成了香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並「相信毋須全民表決也可知道是英國殖民地的子民的普遍意願」。李光耀回答說:「其實香港人多麼希望非萬不得已,不應跟中國政府有太多爭議。」
在爭論一番之後,李光耀總結說:「再怎麼費盡心機都徒然,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不可能不以中國利益凌駕一切」,「要在僅餘的四年內,在香港鼓吹和注入百年來從未存在的民主價值和文化激素,簡直是天方夜譚」。
李光耀進一步指出,英方一直指望美國人抓緊人權和民主兩個把柄對付中國,因為美國對華有兩個經濟王牌:一是由一九九二年的二百億美元躍進到一九九七年的四百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二是每年更新的給中國出口產品的最惠國待遇。
但是,李光耀也指出,中國也能夠「以牙還牙」,在禁止核武器以及導彈技術的擴散方面,採取不合作的態度。
西方抹黑 無礙發展
一九八九年北京的一場政治風波,使西方投資者對中國退避三舍,但港、澳、台的商人和資本卻在這個時間內進軍內地。
直到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前,中國經濟有了驚人的發展,隨着香港回歸之日靠近,香港的股市和房地產都穩健上升,沒有見到港商倉皇撤資的現象。無論西方輿論如何抹黑,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仍然突飛猛進,掩蓋不了近距離觀察大陸形勢的香港商人敏銳的眼睛。李光耀寫道:「選擇留下來的港商,幾乎佔了全數。」
李光耀的確觀察入微。他認為,香港作為外來殖民者統治時,許多南來港人除了要求殖民統治者的保護而避免當年極左政治運動的衝擊外,沒有過分的要求。到了港人治港,「他們的要求便提高了許多」。
李光耀寫道,香港人嚮往更大程度的民主,以保護安逸舒適、欣欣向榮的生活方式;中國領袖則期望香港有用而不節外生枝。
這是李光耀多年前的觀察而得出的結論。但是,面對當前香港政治爭拗所形成的亂局,李光耀又有何解套的建議呢?可惜,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再聽聽他的真知灼見了。不過,他在十多年前出版的回憶錄中,對香港的一些評論至今仍然未過時,頗有參考價值,值得港人細心咀嚼。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4月30日)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士多溫馨結業 不禁感慨繫之

在報上看到一個小故事,甚為感動。聯想到當前香港社會撕裂,不禁感慨繫之。
是個甚麼故事呢?事緣九龍城有一家合成士多,為街坊服務已有五十八年。與街坊結成友誼,也見證了時代變遷。一支汽水從幾毛錢賣到五、六元。鄧麗君唱紅了《小城故事》,這家合成士多的老闆黃伯,也唱出了小店的溫馨。
鄰居融洽 親密無間
現在合成士多決定結業了,是黃伯年老退休,後繼無人,還是負擔不了店舖的租金?
我這個外人,一無所知。但卻為了這家毫不著名的士多的結業,帶來一個個溫馨的故事所感動。
有一位現年已四十多歲的朱先生,小時候住在九龍城,小時因貪吃零食,但又不夠零用錢,於是向黃伯買零食賒數。
黃伯也不以為忤,對小孩子愛護備至,願意讓他記帳。朱先生回憶說,當年有時也不記得還錢,黃伯也聽之任之。已屆中年的朱先生,早已搬離九龍城,今天特意回來,為黃伯獻上《柔柔河畔》的一曲,並送上幾個利是。
合成士多結業之日,店外的人流絡繹不絕,都是街坊們前來道別,還有不少老主顧送來牌匾、心意卡,畫作。有已移民外國的陳太近月回港,特地全家前來道別。她回憶起早年街坊購物的一景,這種景象我童年時也見過。
近半個世紀應該絕少了。那就是向士多購買物品,先致電說明物品種類和件數,然後由士多伙記帶到購者的樓下,購者由三、四樓上的舊樓層放下一長繩子的菜籃,把繩子溜下,取回物品,然後記帳,每月結算一次。
這裏頭全靠一個信字。購者不會賴帳,店主也十分信任顧客。這是一個何等溫馨和諧的社會啊。
我小時曾住深水埗,街坊關係和當今的九龍城差不多。街坊之間,甚少偷呃拐騙的事兒。莫說鄰居融洽,街坊小店與顧客也親密無間。
自我孤立 何來前途
想當年,這是一個多麼和諧的社會呀!
回顧往事,對照現實,現在是社會撕裂,互不信任、暴力連連,言語刻薄。不僅在議會中如此,在社團中如此,禍延街坊、家庭,孰令致之?
其實,今天在社會底層,仍有不少如合成士多結業的溫馨故事。否則,「獅子山下」一歌,何以能延續至今,令人對「獅子山下」精神念念不忘?
香港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在不同時代,走到一起來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始作俑者又是一些數典忘祖的反動政客,還有一些裏通外國的準漢奸。他們利用青少年人的反叛精神,不滿現實,又入世未深,缺乏現代史知識和對祖國的準確了解,變成這些反動政客的爛頭蟀,真是可悲可嘆。
近聞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表示,後悔當年廢除中國歷史科作為必修科。他的後悔,說明當今青年人缺乏國情教育和現代史教育之後,成為國情盲和歷史盲的不良後果。今天有些青年人拒中抗共,宣揚港獨,比過去要嚴重百倍。
香港不和祖國融和,自我孤立,能有前途嗎?
有的反動政客和「學者」,早已準備後路,有的目前已到達外國,作好「兩手」準備。有的早已安排出處,準備一走了之。
真正愛港的朋友們,我們應該提倡「合成士多」精神,正像獅子山下精神一樣,愛國愛港,守衞着我們的家園!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4月23日)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年來形勢大改變 激進力量佔鰲頭

一年多以前,我在本報「筆陣」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三位女性齊競逐 普選氣氛增溫柔〉。認為可以由3位女性,包括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民主黨主席劉慧卿3人,競逐下任行政長官。
我所以提名劉慧卿,是認為民主黨該是泛民主派第一大黨,又是2012年由劉慧卿帶頭走進中聯辦的會議廳,與中央駐港官員達成政改協議。這是雙方的第一次妥協,各退一步而避免原地踏步的合作模式。
同時當年我認為,把有近半選民支持的泛民主派,排除在初選之外,也是不實際的。而且認為萬一泛民代表勝出特首選舉,也會「馴化」為「建制派」。因為處處與中央對着幹,根本無法有效統治。
當年的主張,也只是大膽的一家之言。我曾被本報標籤為「一向立場強硬的左派元老」,為什麼會提名泛民主派的頭面人物當候選人?我不是立場有所改變,忽然支持泛民主派,而是希望打破僵局,不要長期因政治對立而消耗力量,讓香港一步步淪為不穩定、不繁榮的國際城市。
民主派靠攏激進力量
但一年多來形勢有重大改變。自從70多天的「佔中」動亂之後,整個泛民主派都向激進力量靠攏。原來的所謂民主派變得「沒有最激,只有更激」。公民黨帶頭走激進路線,馮檢基這位「一人黨」也隨波逐流,當起激進力量的尾巴。民主黨內的溫和力量似乎已經沒有發言權,黃成智等提出溫和主張之後,只能被迫退出中委會。身為民主黨主席的劉慧卿,也已經和長毛、陳偉業等合流,看不出有何理性對待政局的呼喚。3次的集體綑綁式的絕無談判空間的聲明,已經杜絕談判商量之路。
因此,劉慧卿已不可能再成為溫和民主派的代表,已淪為呼喚反對一切的「女長毛」。
香港是一個多元政治力量的地方,當行政長官的不可能是一個激進分子。如果普選出現了一個激進分子的當選人,中央當然會不惜一切根據《基本法》而加以否決,並不惜因此造成了政治危機。
美國人相信中國將大亂?
香港的泛民主派為什麼會日趨激進?為什麼讓激進力量打倒理性力量而獨佔鰲頭?這個原因實在太複雜了。
有說這是外國力量在幕後策動,通過一些「政治商人」用金錢在收買政客搞三搞四。此說有一定道理。因為肥佬黎出資收買政客,證據確鑿,有的政客收了錢而言拙詞窮。外國力量特別是美國,通過香港圍堵中國,其中的一策就是在香港破壞繁榮穩定,牽制北京。但我相信美國人也不想在香港把「事情做絕」,這不利於他們的「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除非美國人相信他們的某些政客分析家,判定中國不久將進入大亂時期,可以順手摸魚,才會採取把「事情做絕」的手段。
至於說要在香港搞「顏色革命」,推動香港「獨立」。我認為除非美國的「知華派」已經昏頭昏腦,才會採納這個「餿主意」。香港要搞「獨立」,即是「顏色革命」成功,北京絕對會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建制派要「再堅持一下」
香港已經進入激進力量和建制力量尖銳對壘的狀况。現在就是要看廣大的中間力量覺醒的程度和敢於行動的時候了。
政改方案通過與否,誰出來競逐下屆特首,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激進力量和它幕後的金主一定要再搞事的。今年的7月1日,他們一定要再一次顯示他們的造反力量,「好戲還在後頭」。
毛澤東曾說過:「往往在敵人十分起勁自己十分困難的時候,正是敵人開始不利,自己開始有利的時候。往往有這種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動的恢復,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4月22日)

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香港是本難讀書 謹記勿過分樂觀

今年是香港《基本法》頒布25周年,北京與香港都有紀念活動。但卻鮮有和澳門《基本法》加以比較分析的文字出現。
澳門《基本法》比香港的遲頒布3年,顯然有參照香港《基本法》的地方。同時,回歸前的兩地的政治環境大有不同。香港的英國統治,是強勢的;澳門葡國統治,卻是弱勢。這當然與兩國的國際地位有關。早在19世紀,這兩國都在海外有不少殖民地,葡國衰落較快,英國的「日不落國」的桂冠,也早已脫落。但畢竟還是聯合國五強之一,在國際社會上還有一定的發言權。
同時,港澳兩地的政治局面也很不同。澳門經歷過上世紀60年代的「一二三事件」,幾乎成為「半解放區」。愛國力量佔優勢,反共反中勢力不成氣候。當年中央派駐澳門的「南光公司」,成為第二個權力中心。幾位澳門名人,舉足輕重,澳門葡國總督,在重要決定上,不能不聽取他們的意見。
港英懷柔政策成功
香港呢,經歷過「左」的「六七暴動」以後,愛國勢力有一個反省和重組的過程。英國人也認真檢討過去殖民地式統治的錯誤,開始派來非殖民地官員的外交部官員擔任總督,改變過去高壓的老殖民主義的手法。新總督採用懷柔政策,重視居民福利,建設公屋居屋,擴展義務教育,着重青少年工作,並爭取華資工商業者和高級知識分子,鞏固其社會基礎。
經過麥理浩、尤德和衛奕信3位外交部訓練出來的政治高手,經過約30年的改弦更張,建立了頗得人心的殖民統治的新時代。
進入回歸前的中英談判,更派來了政治「蠱惑仔」彭定康,前來策劃香港回歸的過渡期工作。此人被當年港澳辦主任魯平稱為「千古罪人」,的確名至實歸。但在英國統治者的心目中,他才是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影響力和利益的「千古功臣」。
判斷港情過分樂觀
回頭再說香港《基本法》的訂立,是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初見成績的大好形勢下起草的。當時樂觀主義的氣氛充滿中國的領導層,覺得區區的一個小香港,並不影響中國全局。只要香港主權能收回,就是完成中國統一大業的重大一步,並可以向台灣作個示範。如果對香港的原有制度改變太多,就會欠缺示範作用。
正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千古罪人」彭定康,日以繼夜地將香港回歸以後的人事設計、民主進程、英資財團的利益等等方面作了嚴密而今天已顯露其作用的部署,而我們的中央代表新華社社長周南先生,卻還在辦公室裏自我陶醉和吟詩作對呢。
我們也太低估英國人的老奸巨猾和百餘年的殖民地統治經驗了。今天國際社會雖然是美國佬在指手劃腳,但論統治經驗、情報工作等等,還是英國人獨佔鰲頭!
港澳《基本法》有所不同
在樂觀情緒中制定了香港《基本法》,內容十分寬鬆。但3年後草擬的澳門《基本法》,卻明顯有所收緊了。
本來,澳門的社會情况和政治氛圍比香港要好得多,為何訂立《基本法》不是更為寬鬆而是比香港的緊了些呢。
比如,香港《基本法》第45條,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澳門《基本法》就沒有這一條,沒有普選的承諾,以免自綁手腳。
其次,有關立法會議員的選舉,也規定了第1至第3屆都有委任議員,其比例約佔四分之一。往後如需修改,也要經過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但至今澳門立法會仍有委任議員。
香港是一本難懂的書
香港既然是西方特別是美國作為圍堵和觀察中國的前沿基地,各種敵對勢力林立,特務情報人員常駐。加上英帝國主義百餘年的銳意經營,港人受西方意識形態和政治模式的影響尤深。特別是知識分子群體和大專院校師生,由於種種原因,愛國愛港力量未能成為主流。回歸以後,敵對勢力不是被削弱了,而是更強化了。這種種因果關係,我們過去總是欠缺認真深入的分析,只懂得「狼來了」地叫喊西方要在港搞「顏色革命」。但它的「顏色革命」的基礎是什麼呢,如何去破解它們「顏色革命」的陰謀呢?「顏色革命」是外因,但它的「內應」是什麼,內因又是什麼,這一切問題都需要愛國愛港力量加以認真分析,探討應對方法。
香港是一本難懂的書,中聯辦前主任姜恩柱曾發出這個感嘆語。但嘆息之後,是時候解開香港這個難解的結的時候,並需要一步一步積聚愛國愛港力量,認真講究策略,打一場翻身戰爭!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4月18日)

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華崛起方興未艾 崩潰論無據無根

中國崛起,不僅在經濟上起飛,同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政治影響力不用說,經濟影響力也不可輕視。
最近,以中國牽頭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引起全世界廣泛關注。原因是過去中國只是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組織,今天卻從參與者變成了領跑者。
開頭美國對此似乎不屑一顧,後來愈看愈不對路,至今已有至少五十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參與國包括許多美國親密的經濟夥伴和盟友。因此,美國的態度從不屑一顧,轉為認真觀察,再到準備好「歡迎北京主導的亞投行」。難怪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指出:美國在應對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搞砸了」。
中方倡導的亞投行,是在美國的金融霸權圍堵下作出的。美國以有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為由,拒絕中國另起爐灶。
但中國認為,在美國把持之下的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專注於發達國家,無法滿足亞洲多個發展國家的需要。如果有一個亞投行,可以大幅提高亞洲資本的利用效率,推進亞洲地區一體化。
美國一開始抵制亞投行,仍然是從圍堵中國的戰略部署考慮,仍然是從美國霸權思維觀察問題。但結果卻與其估計完全相反,不少美國的親密盟友,大如英國、法國、德國,小如菲律賓、新加坡、約旦,都不顧美國的壓力向亞投行靠攏。正如英國便指出,「雖不受華府歡迎,但符合本國利益」。
美國不得不轉軚
形勢比人強,美國最終不能不「轉軚」。剛結束訪華的美國財長傑克盧表示,華盛頓已經準備好「歡迎北京主導的亞投行」。這句話之中,含有多少酸甜鹹苦辣的五味醬啊!
中國的崛起,主要靠經濟實力,也靠一個龐大的市場。中國從招商引資和推銷廉價產品,到資本輸出和技術合作,經濟上正在逐步轉型之中,並進一步向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精尖產品挑戰。
正在中國崛起進入新階段的時候,美國的一些「知華派」學者卻又唱起「中國崩潰論」的老調子來了。最近,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著名的中國通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彈起「中國崩潰論」的老調,實際上是「舊瓶裝新酒」。
沈大偉一向是溫和的知華派學者。據說,他曾經被中國外交學院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有關他新的評論中國的文字當然引人注意。
沈大偉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權終將崩潰的原因是:習近平的反腐行動深入將會引起黨內的強烈反彈。中共高層由於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令計劃等的落台,印證朋黨政治、篡黨奪權並非空穴來風。國安部高層紛紛把財富和子女轉移到海外,說明他們對中國的社會穩定沒有信心。
但所謂中國通的學者的觀察也不過如是,他只見其一而不見其二。
反貪腐頗得人心
習近平的反貪腐行動頗得人心,這是他的反腐倡廉行動能貫徹始終的重要原因。中國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敢打下大老虎更大得人心。這是順潮流的行為,至今未見有哪一隻被打倒的大老虎敢於反撲。逆潮流而動的行為,如「文化大革命」,只是憑藉解放後樹立的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才能施虐於一時。
現今反腐肅貪,未聞有公開反對之聲,未聞社會因此而躁動,何來中國快將崩潰(The Coming Chinese Crackup)?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4月16日)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歷史不應忘記 苦難歷史更要深記

我正在教導五歲的小孫子看差利‧卓別靈的影碟。他在看差利的《摩登時代》時哈哈大笑,特別看到差利在運輸帶上擰緊螺絲扣和試用吃飯機器時笑得更厲害,並要求一看再看。
小孫子當然不了解影片的深意,諷刺的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在累積資本時對工人的殘酷剝削。但當我讓他看諷刺德國法西斯希特拉的影片《大獨裁者》時,他卻完全不明所以,看了一會就不看了。
南京屠殺慘絕人寰
近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和紀念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七十周年紀念活動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隆重舉行。該集中營的紀念館館長彼得‧采溫斯基說,奧斯維辛納粹集中營裏曾經發生的一切,超出所有正常思維人的想像。奧斯維辛是黑暗和罪惡的象徵。「奧斯維辛」一詞,已經成為屠殺和種族滅絕的代名詞。人們應該對世界上破壞和平、否認大屠殺的言行保持高度警惕。
在亞洲,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由於日本侵略軍侵佔中國當年的首都南京,展開為期一個半月的「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逾三十萬人,焚燒搶劫、姦淫婦女無數,是日本法西斯侵華的第一宗慘案,在歷史上被與「奧斯維辛慘案」相提並論。
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在歐洲差不多是家喻戶曉。原因是歐洲人重視歷史教育,戰後德國人又徹底為他們前輩的罪行悔過。而在亞洲呢,日本人一再竄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歷史,加上二戰後中國的內戰、美國的縱容,使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未有徹底剷除。
到了安倍上台,更是變本加厲,不僅否認侵略罪行,還要在一些與鄰國島嶼領土爭端上揚威耀武。
戰後中國以及美、蘇、英、法等十一國在東京組織了國際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了審判。同時在南京也組織了國防部審判戰犯的國際法庭。兩個法庭,以大量確鑿的日本犯罪事實,作出了嚴肅的判決。
戰後日本並未悔過
可是,戰後近七十年來,日本政府對戰爭性質和責任總是採取躲躲閃閃、甚且否認的態度。日本把「侵略」稱為「進入」,多次由國家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還出版了不少歪曲二戰史實的書籍,妄稱「甲級戰犯在日本國內已經不是罪人」,為一再參拜靖國神社進行辯護。
更荒謬的是一個叫田中正明的,寫了一本《南京大屠殺的虛構》,歪曲和捏造事實,指「南京大屠殺」並無其事。此書一出,引起日本國內外輿論的嚴正批評,也引致更多的反映日軍大屠殺的史實和記述文字的出爐。事實證明,「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歷史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重要。我的小孫子當前當然看不明白法西斯主義的侵略對人類有多大的傷害,也看不明白差利‧卓別靈在希特拉仍然當政、仍然侵略氣燄正盛的時候,敢於拍攝這部反法西斯影片的勇氣。如果我能長命百歲的話,在小孫子稍長時,我仍然要教導他認識歷史,特別是國家在積弱的時候受到侵略傷害的歷史。不然,我也要提醒我的兒子,千萬不要忘記父輩在民族苦難中成長的辛酸、對日本軍國主義者的痛恨,也許要再指導小孫子看看《大獨裁者》諷刺法西斯主義的影片。
歷史不應忘記,苦難的歷史更要深記。祖國的強大,是千千萬萬革命前輩犧牲性命、前赴後繼取得的成果。今年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七十周年的紀念日子,在香港,許多人已經忘記了歷史,更加應該進行現代中國史的教育啊!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4月9日)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用選票掃走害人蟲,全無敵!

議會應該是一個討論政治的地方,議員應該發表一些以理服人的政見。但現在的香港立法會卻與眾不同,不僅淪為街頭示威的場所,而且天天「拉布」,以癱瘓政府施政為目的。
認真檢討議員表現
更有甚者,常常玩弄一些低級趣味,自以為得計。例如最近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一位泛民的女議員,雖貴為大學教師,竟開頭稱呼行政長官為「689」。她自以為得意,暗諷行政長官是以六百八十九票在選舉委員會當選,沒有絕對多數,因而缺乏認受性。這種小動作,究竟有何作用?不過暴露這位「高級知識分子」水平的低下,比潑婦罵街還要不堪。
在全世界的選舉中,多數票者當選,多幾票便可左右選舉結果,這有何可以值得羞辱的可言?難道以少數票取勝的比失敗者更為不堪?妳在質詢大會上,應該提出妳的真知灼見,或批評施政的某些不足,何必玩弄這個小「聰明」?
由此可見,這位女議員是「無料」之輩,用這個689來開頭,徒見其低俗而已。
梁振英呼籲選民,用選票來踢走亂港議員。他形容七十九日的「佔中」,在幕後策劃及支持佔領行動的議員,應該在今後的選舉中受到懲罰。選民應該用選票踢走這些議員。
我更要補充一點,選民在選舉時,應認真檢查議員在每一屆議會上的表現。是對特區政府施政進行認真的評論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的,可以「留低」,如果在混日子的豎紙板的、看黃色照片的,賣弄自以為小聰明等等不學無術的議員,應該把他趕出議會的廟堂之外。
香港有五六百萬選民,有識之士、專業人士恒河沙數,每次的選舉,投票率竟然偏低。可見有不少人厭惡如此這般的議會政治。既不參選,又不投票,以致讓一些不學無術、歪理連篇的政客,能通過不多的選票,進身議會之內。既享高薪厚祿,又只有破壞而無建設,使香港長期處於內耗之中。
內耗不利繁榮穩定
香港當前的問題,就是內耗。
政府要順利施政,有益民生,但有一些正當的建設項目的財政撥款,也被「拉布」阻撓。一些有利於香港發展高科技的機構設立,則遲遲未能通過。泛民主派的目的,就是拖政府的後腿,目的只有一個,逼梁振英下台。他們又明知中央是支持梁振英的,看中央果斷地處理田北俊叫囂「梁振英下台」一事可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是搗亂是甚麼?
泛民支持和策動的「佔中」行動以及反水貨來客的驅蝗蟲行動,完全是與民為敵。受害的是普通老百姓和正當的中小工商業者。說他們與民為敵,並不為過。年來他們的種種言論和行動,並沒有為香港的繁榮增加一分一毫。
相反,既增加了社會的撕裂,也影響了內地和香港的融和,更破壞了香港的國際形象。
政改方案已到了最後表決的關頭。泛民議員仍然願意和激進力量綑綁在一起,仍然以否決權來破壞香港政制改革的前進。
泛民議員明知否決動搖不了中央要求香港的民主選舉、循序漸進一步的決心。即使「原地踏步」也無損於中央和特區政府分毫,只能令廣大選民被剝奪一人一票選舉的權利。
是時候了,是時候用選票來懲罰這些只有破壞沒有建設的議員了。
是時候了,「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4月2日)